草长莺飞二月天的全诗和解释_草长莺飞二月天 全球热头条
来源:互联网     时间:2023-06-20 15:00:13

1、全诗原文村居作者: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,拂堤杨柳醉春烟。

2、儿童散学归来早,忙趁东风放纸鸢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3、译文:农历二月,青草渐渐发芽生长,黄莺飞来飞去,轻拂堤岸的杨柳陶醉在春天的雾气中。

4、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,赶紧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。

5、注释:村居: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。

6、拂堤杨柳:杨柳枝条很长,垂下来,微微摆动,像是在抚摸堤岸。

7、醉:迷醉,陶醉。

8、春烟:春天水泽、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。

9、散学:放学。

10、纸鸢:泛指风筝,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。

11、鸢:老鹰。

12、赏析这首描绘春天风光的小诗,是诗人闲居农村时的即景之作。

13、“草长莺飞二月天”写时间和自然景物。

14、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,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、迷人的景色。

15、“拂堤杨柳醉春烟”写村中的原野上的杨柳,“拂”,“醉”,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。

16、诗人用了一个“醉”字,写活了杨柳的娇姿;写活了杨柳的柔态;写活了杨柳的神韵。

17、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。

18、“儿童散学归来早,忙趁东风放纸鸢。

19、”主要写人物活动。

20、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。

21、孩子们放学早,趁着刮起的东风,放起了风筝。

22、儿童、东风、纸鸢,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。

23、结尾两句由前两句的物写到人,把早春的迷人渲染得淋漓尽致。

24、全诗前半部分写景,后半部分写人,前半部分基本上是写的静态,后半部分则添加了一个动态。

25、物态人事互相映衬,动态静态彼此补充,使全诗在村居所见的“春”景这一主题下,完美和谐地得到了统一。

26、创作背景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,壮志难酬,于是归隐于上饶地区的农村。

27、在远离纷争的村庄,宁静的早春二月,草长莺飞,杨柳拂堤,受到田园氛围感染的诗人心情愉悦写下此诗。

28、草长莺飞二月天,拂堤杨柳醉春烟。

29、出自清代诗人高鼎作品《村居》。

30、是诗人高鼎晚年归隐于上饶地区,闲居农村时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。

31、《村居》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因春天来临而喜悦,所见到的春天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。

32、作品原文村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,拂堤杨柳醉春烟。

33、儿童散学归来早,忙趁东风放纸鸢。

34、作品注释①村居: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。

35、②杨柳拂堤:像杨柳一样抚摸堤岸。

36、醉:迷醉,陶醉。

37、春烟:春天水泽、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。

38、③散学:放学。

39、④纸鸢:泛指风筝,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。

40、鸢:老鹰。

41、作品译文农历二月,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,黄莺飞来飞去。

42、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,随风摆动,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。

43、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,如同烟雾般凝集着。

44、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。

45、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,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。

46、创作背景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,志不得伸,归隐于上饶地区的农村。

47、在远离战争前线的村庄,宁静的早春二月,草长莺飞,杨柳拂堤,受到田园氛围感染的诗人有感于春天来临的喜悦而写下此诗。

48、作品鉴赏首联写时间和自然景物。

49、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,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、迷人的景色。

50、早春二月,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,黄莺在天上飞着,欢快地歌唱。

51、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,轻轻地拂着地面,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。

52、“草长莺飞”四个字,把春在的景物写活,使读者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、欣欣向荣的气氛,读者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。

53、颔联写村中的原野上的杨柳,“拂”,“醉”,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。

54、枝条柔软而细长,轻轻地拂扫着堤岸。

55、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,烟雾迷蒙,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。

56、诗人用了一个“醉”字,写活了杨柳的娇姿;写活了杨柳的柔态;写活了杨柳的神韵。

57、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。

58、颈联和尾联写人物活动。

59、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。

60、孩子们放学早,趁着刮起的东风,放起了风筝。

61、儿童正处在人生早春,儿童的欢声笑语,兴致勃勃地放风筝,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,富有朝气。

62、儿童、东风、纸鸢,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。

63、结尾两句由前两句的物写到人,把早春的迷人渲染得淋漓尽致。

64、《村居》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,诗人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,色彩缤纷的“乐春图”。

65、全诗充满了生活情趣,诗情画意。

66、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,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。

67、本诗落笔明朗,用词洗练。

68、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,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。

69、作者简介高鼎(1821~1861),字象一、拙吾,仁和(今浙江省杭州市)人。

70、清代后期诗人。

71、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,大约在咸丰年间,其人无甚事迹,有关他的生平及创作情况历史上记录下来的很少,而他的《村居》诗却使他名传后世。

72、著有《村居》、《拙吾诗稿》等。

73、  “草长莺飞二月天”出自《村居》,全诗为:草长莺飞二月天,拂堤杨柳醉春烟。

74、儿童散学归来早,忙趁东风放纸鸢。

75、意思是:农历二月的时节,青草开始生长,黄莺在天空飞舞,杨柳的枝叶轻拂堤岸,陶醉在春天的雾气中。

76、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,赶紧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。

77、  赏析  全诗前两句“草长莺飞二月天,拂堤杨柳醉春烟”写景,后两句“儿童散学归来早,忙趁东风放纸鸢”写人。

78、在前两局中,作者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、迷人的景色,使读者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、欣欣向荣的气氛。

79、“拂堤杨柳醉春烟”一句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,写活了杨柳的柔态;写活了杨柳的神韵。

80、  “儿童散学归来早,忙趁东风放纸鸢。

81、”主要写人物活动。

82、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。

83、结尾两句由前两句的物写到人,把早春的迷人渲染得淋漓尽致。

84、  《村居》的创作背景  《村居》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。

85、《村居》写于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的排斥与打击之时。

86、诗人当时壮志难酬,于是在上饶地区的农村隐居。

87、在远离战争前线的村庄,宁静的早春二月,草长莺飞,杨柳拂堤,受到田园氛围感染的诗人心情愉悦写下此诗。

88、清代高鼎的《村居》草长莺飞二月天,拂堤杨柳醉春烟。

89、儿童散学归来早,忙趁东风放纸鸢。

90、农历二月,青草渐渐发芽生长,黄莺飞来飞去,轻拂堤岸的杨柳陶醉在春天的雾气中。

91、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,赶紧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。

92、这首描绘春天风光的小诗,是诗人闲居农村时的即景之作。

93、“草长莺飞二月天”写时间和自然景物。

94、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,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、迷人的景色。

95、早春二月,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,黄莺在天上飞着,欢快地歌唱。

96、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,轻轻地拂着地面,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。

97、“草长莺飞”四个字,把春在的景物写活,使读者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、欣欣向荣的气氛,读者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。

98、“拂堤杨柳醉春烟”写村中的原野上的杨柳,“拂”,“醉”,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。

99、枝条柔软而细长,轻轻地拂扫着堤岸。

100、春日的大地日暖融融,烟雾迷蒙,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。

101、诗人用了一个“醉”字,写活了杨柳的娇姿;写活了杨柳的柔态;写活了杨柳的神韵。

102、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。

103、“儿童散学归来早,忙趁东风放纸鸢。

104、”主要写人物活动。

105、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。

106、孩子们放学早,趁着刮起的东风,放起了风筝。

107、儿童正处在人生早春,儿童的欢声笑语,兴致勃勃地放风筝,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,富有朝气。

108、儿童、东风、纸鸢,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。

109、结尾两句由前两句的物写到人,把早春的迷人渲染得淋漓尽致。

110、春景既然如此动人,生活在这如画的春光中的人更是如此,诗的后两句,由景而及人,诗人饶有情致地写了一个群童放风筝的场面。

111、天气实在太好了,连平时爱在外贪玩的小学生们也一反常态,放学后早早地回到家,赶紧放起风筝来。

112、“散学归来”用一“早”字,说明连孩子们也让这风和日丽的气候给打动。

113、全诗前半部分写景,后半部分写人,前半部分基本上是写的静态,后半部分则添加了一个动态。

114、物态人事互相映衬,动态静态彼此补充,使全诗在村居所见的“春”景这一主题下,完美和谐地得到了统一。

115、 村 居 清 · 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,拂堤杨柳醉春烟。

116、儿童散学归来早,忙趁东风放纸鸢。

117、拂堤杨柳:杨柳枝条很长,垂下来,微微摆动,像是在抚摸堤岸。

118、醉:迷醉,陶醉。

119、春烟:春天水泽、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。

120、散学:放学。

121、纸鸢:泛指风筝,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。

122、鸢:老鹰。

123、注释拂堤杨柳:杨柳枝条很长,垂下来,微微摆动,像是在抚摸堤岸。

124、醉:迷醉,陶醉。

125、春烟:春天水泽、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。

126、散学:放学。

127、纸鸢:泛指风筝,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。

128、鸢:老鹰。

129、诗意:绿草茂盛,黄莺飞舞,正是二月早春,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。

130、乡间的孩子们放学回来得很早,一个个借着东风愉快地放起了风筝。

131、《村居》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,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、充满生机、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。

132、早春二月,草长莺飞,杨柳拂堤,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。

133、有景有人有事,充满了生活情趣,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“乐春图”。

134、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。

135、读了这首诗,读者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,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。
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关键词:

新闻推荐